Wednesday, July 16, 2014

Tuesday, July 15, 2014

我渴望忘掉 在地球另一半

我渴望忘掉在地球另一半
任何的活物死物
日復一日
如常過活
遠離死亡的根源
***
聽聽
我在說話
我沒有說話
請聽聽
***
我害怕忽然不再愛你
在那一瞬間
地球裂開一半
餘下的記憶
冷冷的
靜默無聲
***
一切如常

Thursday, July 10, 2014

獨立

寫作是創造,是追求獨立、練習獨立的過程。獨立於時代,獨立於社會。
發夢?!

Wednesday, July 09, 2014

事後想法

Afterthought (事後.想法)
事後令人著迷的地方是轉身回望。回看隱沒在黑暗的過去。
A backward look: to face what we have left behind. 「轉身回望」這幾隻字,勾起重甸甸的情緒。
時間如河流,從不等誰。若說回頭觀看帶點反叛意味,或毀滅性,你或許不認同;城市人如我們大多向前衝。
轉動脖子往後看這個姿態,頃刻扭轉時間空間的必然性,是有意識的逆轉。希臘神話裡,Orpheus帶著死去的妻子Eurydice從陰間回到人間,死神唯一的條件是他絕不能回望。Eurydice跟隨在Orpheus後面,當快要回到人間,Orpheus按捺不住,回頭一瞥,妻子轉瞬間在眼前消失。這死亡一瞥,令Orpheus與死亡赤裸相對。過去無法復返,這是人面對時間的限制,是命運!回望那一剎是虛空的虛空,那刻就是永恆。
事後從不同角度審視無法還原的過去,知性多於行動。 但人為何醉心於事後? 那是說行動一定比思想遜色? 行動的後果難以掌握,因此我們傾向事後重新演繹一件事情、一個行動、 一段關係?
這裡事後預設了事前的不足。一切也在變動之中,事後的視角是事前無法設想的。過去必定是此刻的過去,班雅明對歷史有如此的理解 。雖然人的觀點和他在世的位置相關,但時間不斷流逝,令同一事件,在不同年日回望也不一樣,只是人不察覺而已。
然而,我們的文化語言裡,對事後卻貶多於揚;事後多少帶著後悔、補救的意思,如事後吹牛(馬後炮)、事後避孕。
柏拉圖洞穴的寓言裡,洞穴人若果想看到事物的「真貌」,必須轉身,也就是改變位置。大膽想像,事後通常也有告白或揭示祕密的傾向,為要重新評估一切,此舉的條件是意志。大部份人拒絕回望,習慣了何必多此一舉,轉換位置意味著痛苦難纏。
關於事後,不能不想起香港。經過百年殖民統治,轉身回望,一片混沌。過去的歷史,是殖民者、國族者的書寫居多。許多人說香港正在消失,消失是契機,讓我們回頭,轉個位置,重新創造我們珍視的香港。
言說,包括書寫,對個體或社會來說,意義深長,是獨立自足的唯一途徑。這是我相信的。
Afterthought 是回望過去,過去是此刻的過去,帶點reflection的味道;有Later I understand 「後來,我才明白」之意。

Tuesday, July 08, 2014

練習

最近我在練習將經典與流行作品並讀,以我的閱讀方法將吳爾芙、馬勒與魏如萱扯在一起。這是個實驗,我拒絕嚴謹理論,寧要自由聯想。這種撞擊不知有否好結果。但我堅持。

Monday, July 07, 2014

Doxa

「言說作為一種行動。」「言詞就是事件。」 希臘文doxa這個字不但是意見,也表示光輝。表達己見,是令自己閃耀的嘗試。過去人類的私人領域是隱藏的;臉書使私人領域公共化、公共領域私人化。

The Cranberries - Dying in the Sun